济宁经济开发区着眼产业发展,以布局和完善人才链为牵引,融合衔接教育、产业、创新链条,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。
一是完善人才链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,制定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等政策,扶持人才创新创业;实施人才安居工程,对青年人才来区后购买商品房的,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。集聚领军人才,梳理重点创新平台和产业人才配置情况,绘制“人才地图”,推进“头部企业+高端人才”培养模式,累计培养突出贡献专家等重点人才59名。
二是提升教育链。抓住产学研合作资源,推动校地企联合引育、产教研融合共享,释放“同频共振”集聚效应。开展技能提升专项行动,促成企业与本地高校建立订单培养模式,培养学员267人;举办“瑞祥杯”职业技能大赛、“工匠讲堂”等活动40余次,培训4700余人;鼓励企业进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,13家企业获批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。举办创业训练营、高级研修班、创业大赛、户外拓展交流会等活动60余场,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提升路径。
三是激活创新链。发挥高能级平台的带动作用,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、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建设,深化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“一企一策”推动创新平台建设,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、省级平台22家。优化人才创新生态。成立市场化招才机构,探索建立“1+1+N”包保服务制度,为每名高层次人才(团队)配备1个专班、N名服务专员,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;推行“政策找人、无形认证、免申即享”工作机制,上线运行人才政策服务平台,精准匹配可享受、待享受人才政策信息,已兑现人才补贴656.4万元,发放“人才贷”2200万元。
四是服务产业链。实施产业核心技术攻坚行动,聚焦金属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8大产业,收集“卡脖子”技术需求,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,选聘10名博士教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,帮助企业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。中科泰阳研制出的高透光、全色系彩色镀膜技术,指标透光率超国际同行;中科伺易研发的25法兰拇指电机,性能指标填补国内空白。实施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孵化行动,打通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间的成果转化通道,加速成果向生产力转化,成功孵化亿元以上企业在内的创业实体173家,招引落地高端人才领衔的科技项目18个;加强科技型企业的梯次培育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4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。
供稿:济宁经开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